旅行紀錄|上海交通大學暑期交換經驗分享

起司龍
9 min readMay 22, 2020
上海交通大學的「凱旋門」

夏天的風混雜陣雨和泥土的氣息,吹進了房間。每年的這個季節,都會想起2018年在上海那如夢似幻的一個月。最近因為居家檢疫被困在活動範圍狹小的房間,無所事事又充滿不斷進食的罪惡感,因此想來分享這幾年旅遊的經驗,而第一篇就決定給2018年參加的上海交通大學暑期交換計畫。

上海交大每年七月都會提供台灣各大學10–20個名額前往閔行校區交流,不但免住宿費、學費,學校也會招待一趟旅行還有各種活動,有興趣的人可以留意自己大學公佈的相關消息!

行前準備

抵達上海之前,我其實一個人都不認識,難免有一些擔心,但實際到中國後發現很多事都沒有想像中困難,所以出去前真的不用想太多,只要事先在台灣下載VPN、備齊足夠的人民幣,然後帶上護照、台胞證、行李,這樣就可以輕鬆前往上海了!

以下問題是我當初比較有疑慮的部分,希望能幫助到之後參加活動的同學:

1.中國的手機和銀行需要事先申辦好嗎?
這些我都是到上海後才辦理的,學校裡有一間中國銀行,學校外面也有中國聯通和販售預付卡的店,到這邊後大概花半天就能處理完這些事。在中國常常需要用到手機號碼,所以建議來到這邊辦一個月的方案,有了手機後就可以開戶,把帶來的錢存進去。學校裡有很多ATM可以領錢,開戶之後也能註冊支付寶,在中國買東西非常方便。

2.行李要帶哪些東西比較好?
學校宿舍有提供枕頭、棉被、床墊、洗澡臉盆,如果擔心衛生問題可以自己帶枕套、被套來,但沐浴用品要記得自己準備。吹風機浴室旁邊有提供,但我們寢室後來是直接在淘寶上買一支,在房間使用比較方便。

3.需要事先下載哪些APP?
基本上先下載好各種VPN就能使用line、Facebook、Instagram,但在中國生存實在不能沒有微信和支付寶。上海交大夏季學期台灣交換生有微信的群組,學校會用群組通知大家訊息,在中國互相聯絡也比較方便。而行動支付在中國的發達程度遠遠超出我的想像,出門甚至不用帶錢包,因此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就變得不可或缺。另外我常用到的APP還有百度地圖、餓了麼、Mobike、淘寶。百度地圖相當於google map;餓了麼用來叫外賣,如果肚子餓但不想出門,可以上餓了麼點餐,餐點就會送達指定地點,非常方便;Mobike用來租借共享單車,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出遊都非常方便,掃碼就能隨時騎走路邊的腳踏車;淘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,而來到上海生活,想要買衣服或是缺少生活用品,上淘寶一定能以便宜的價錢購入,而且可以在學校裡取貨,推薦大家趁機採購一番!

4.會拿到學生證嗎?
學校會發給每個人一張交換生的校園卡,裡面有事先儲值200人民幣(不過每年的金額好像都不太一樣),這張卡可以用來吃學餐、洗澡、繳電費、進出圖書館和宿舍,基本上一天的生活離不開它。另外,到觀光景點買票只要出示學生證,通常可以買到半價票,很實用!

關於暑期課程

我們七月來到上海交大所上的課程是他們的通識課,而夏季學期交換生的修課上限是五學分。有些人會把課排滿,利用一個月修習政大沒有的課、感受中國的學習氛圍,而我只修了兩學分的課,這樣就能夠利用空閒時間出遊,也有比較多時間休息。課程安排主要還是看自己的選擇,但我們這個月不斷的往外跑,每天都行程緊湊,所以平常上課就變得很累。

我修的課是「戰後日本社會」,老師很親切,曾經在日本留學,所以教課還算公正客觀,課程內容豐富卻不難理解,課堂上也很鼓勵學生發表意見,整學期只有兩份作業和一篇期末小論文,整個課程還算輕鬆。

即便來這裡只有短短一個月,卻能發現陸生對待課業的認真程度,在課堂上總是不畏表達自己的想法,參與討論也很熱烈,這點跟我在台灣感受到的比較不一樣。另外我遇到的陸生都很友善,有問題他們都會很熱心地回答,不必太擔心(不要亂講話應該就沒事了?

關於宿舍生活

我們入住的是上海交大研究生宿舍,三人一房,不過每年住的地方好像都不一樣。每間房間都有廁所,但洗澡必須到一樓的共用衛浴,第一次走進浴室真的會先被嚇傻,因為這裡的浴室沒有門,但洗幾次也就習慣了。另外,洗澡要刷校園卡才有熱水,兩塊錢洗十分鐘。洗衣服的部分一樓有洗衣機,可以掃支付寶或是跟宿舍阿姨買洗衣幣,一次四塊錢。網路的部分房間有宿網可以使用,但只有一個孔可以連接,可以自己帶路由器或是用筆電開行動熱點給室友一起用。比較麻煩的是宿舍不會有飲水機,所以想喝水的話只能用買的,我和室友每次都直接買一大桶回房間放。

宿舍生活是我在上海交大最印象深刻的事之一,最大的原因當然是因為我很幸運的遇見很棒的室友。學校會把同校的安排在同一寢室,我來到這裡後很快就跟室友變熟,後來也一起出遊,連待在宿舍的時候也充滿歡樂。那些一起去洗澡、叫外賣上來吃、聊天大笑的夜晚,都變成此趟旅行最珍貴的回憶。

關於上海交大

上海交大校園超乎想像的大,第一個禮拜我甚至天天都在迷路。大部分的人會來這裡買二手腳踏車騎一個月,回台灣前再賣掉,如果不想花錢也可以騎共享單車就好。我們所在的閔行校區其實很偏僻,離地鐵站要騎車十分鐘,但也因為如此,上海交大才能擁有獨特寧靜的氛圍和舒適的校園風景,真的很喜歡這裡!

上海交大生活機能很健全,校園裡有多間學餐、咖啡廳、超市、齊全的運動場和健身房、高級圖書館、中國銀行,在學生活動中心(光彪樓)內還可以打保齡球、唱KTV、玩桌遊。這裡的學餐份量大且便宜,一份10到15人民幣左右,只是口味比較重一點。校園內的設施我們都能使用,因此就算沒有踏出校園,生活一樣不會感到無趣。

關於出遊

都來到中國了當然要利用課餘時間多多出遊,平日我們會到上海市區晃晃,假日則會去外縣市玩,就這樣不知不覺的在一個月內累積了好多旅遊景點和美好的回憶!

上海
上海的重要景點我們都去了一遍,像是外灘、豫園城隍廟、田子坊、迪士尼、徐家匯天主堂。我自己最喜歡的是外灘,看見夜景真實地呈現在眼前會很感動;最不推的是上海水族館,門票貴也沒有太大的參觀價值。在上海交通很方便,景點搭地鐵都能到,只是學校比較偏僻,要花很多時間在交通上。

烏鎮、杭州
這個行程是由學校招待的,每個人可以選一條路線參加,總共有三條路線(杭州、紹興、南京)可以選擇。我覺得兩天玩這些景點有點太緊湊,烏鎮、西湖、六和塔、河坊街都只是走馬看花,不過也能稍微感受這些古城的氛圍,如果有時間慢慢欣賞會更好。而食宿方面真的無可挑剔,這趟旅程也可以趁機認識許多新朋友。

蘇州、無錫
第二個週末我和朋友安排了三天的小旅行,蘇州和無錫離上海蠻近的,搭高鐵一小時內就會到,所以很多人都會順便來這邊玩。蘇州我們主要參觀了拙政園、寒山寺、山塘街,無錫則是三國城、蠡園、靈山大佛。蘇州是擁有「小橋、流水、人家」風貌的文化古城,今日也發展迅速,只不過這裡的人習慣用喇叭聲打招呼,街道上的噪音有點令人受不了。

西安
第三個週末我們去西安玩了三天。這趟旅行完全在意料之外,因為我一直很想一睹這座千年古城的風采,但鑑於西安和上海的距離太過遙遠,原本想放棄的,沒想到朋友竟然興致高昂地一口氣答應,我也就決定隨著內心的聲音展開這趟瘋狂的旅程。我們是搭乘中國東方航空的飛機前往西安,航程約三小時。踏上西安、看見眼前的景色,彷彿能感受到歷史一幕幕重現在眼前,俗話說「三千年中國看西安」,這是座歷史悠遠的城市,而在今日,西安同時是個發展迅速的現代化都市。我們參觀了鐘鼓樓、回民街、兵馬俑博物館、華清池、大雁塔,每個景點都令人印象深刻,只能說非常慶幸自己當初懷抱的衝動瘋狂、遇見好的旅伴,讓我能一圓到西安旅遊的夢想!

北京
課程結束後我們去北京玩了五天,這趟旅行我們是在前一個禮拜才安排的,因此出遊期間也遇到不少麻煩。誠心建議大家如果要去比較遠的地方玩,一定要提早兩週前訂到高鐵票和住宿,尤其北京的住宿都很貴,高鐵票也不好訂。還有搭高鐵一定要提前一小時到車站取票,如果錯果高鐵還要改簽會很麻煩,運氣差的話甚至連改簽都沒位置,一定要特別注意早一點出門!北京給我的感覺和想像中不太一樣,作為政治中心,它沒有上海那般奔放式的繁華,而是給人內斂沈穩的感覺,隨處可見的胡同和整齊的建築都融合在一起,交錯著過去和未來、傳統與現代。我們參觀了頤和園、恭王府、天壇、故宮、天安門廣場,騎著腳踏車經過寬大馬路旁的行政機關建築、穿梭在老舊胡同巷弄中,感受了和上海完全不同的氛圍。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和金錢,也很推薦大家來北京看看。

總結

還記得當初誤打誤撞報名上了這個活動,雖然期待卻也有些擔心,畢竟是自己一人前往上海。還好一來到這裡,我就遇見很多很棒的人,不管是交大的老師和同學、因為各種緣分相遇的台灣朋友,這些互動與連結是我這個月來最珍惜的部分。因為這個交換計畫,我有幸能認識許多同樣來自台灣卻不同生活圈的人,共同經歷旅途的波折,在三十天的日子裡成為相知相惜的朋友。如果要我說這趟旅程最大的收穫,那毫無疑問的是在這裡認識的人們。

這一個月在中國的日子裡,生活隨時能感受到衝擊與震撼。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城市,市區的人潮不是用多就可以形容,不論在地鐵上或觀光景點,人群的擁擠程度超乎想像,在最誇張的南京路步行區,人真的多到像在跨年。這裡的人搭車沒有先下後上的觀念,對於排隊的理解也跟我們不太一樣,所以我和朋友常常很頭痛卻又無可奈何。不過,來到這裡也見識到他們的行動支付、共享單車、外賣之普及程度,出門甚至可以不用帶錢包、能隨時隨地租借自行車、肚子餓懶得出門只需上餓了麼點餐,生活不能沒有這些app,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令人驚嘆。

原以為32天的交換生活長到足以讓我慢慢享受,沒想到一眨眼就結束了,在這不長也不短的日子裡,一路上都充滿著驚喜,每天的生活都令人期待。很慶幸當初的自己報名了這個計畫,我想不管過了多少年,那個七月都會在回憶裡閃閃發光,值得細細回味一輩子。真心推薦大家來體驗看看,一定也會收穫滿滿!

很喜歡夜晚的上海

--

--

起司龍

來自台灣,品種大概是雷龍,夢想是吃遍全世界的起司,曾經到德國當交換學生。想在這裡分享喜歡的日劇和生命經驗!也歡迎追蹤我的 IG: @cheese_dinosaur